2024-01-06 10:49:12 | 激励网
2022年江西考生人数57.5万人。
历年报名人数:
2020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38.94万;2019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42.10万;2018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38万;2017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36.5万;2016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36.06万;2015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35.46万。
单报本科考试科目为:
文史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理工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综合。
本科兼报高职(专科)考试科目为:
文史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综合、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理工类(含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30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综合。
江西高考注意事项:
诚信参加考试:
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我省普通高考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场进行,实行全程视频监控。考试结束后,考场视频录像进行全省集中回放审看,一旦发现考生有违规作弊行为,将按规定进行查处。考生要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
主动接受身份验证和考点、考场“1+1”双安检,诚信考试,共同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特别提醒各位考生,一定不能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带入考点,进入考场后手机无论是否开机、使用,均按作弊论处。
要认真规范作答:
考生要认真仔细核对条形码信息,并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栏内正确粘贴条形码,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试题相应的题号和区域内作答,答题不能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选择题答题区作答必须使用2B铅笔规范填涂。
主观答题区作答必须使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书写在试卷、草稿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保持书写工整,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外语科目除外)。
以上数据出自无忧考网。
根据历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统计,预计2024年江西高考报名人数约54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高考阅卷:
普通高考的阅卷是实施网上阅卷的方法,当考试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全部收集起来,先召开阅卷大会,然后将在指定的一所普通高校内的计算机办公大楼组织人员展开阅卷。
答题卡是先拆封后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部分将由公安机关单位负责(确保答题卡内容能顺利扫描进计算机系统不被泄露出去),试卷进行切割,选择题部分由工作人员将标准答案录进系统。
由计算机自动判别,解答题和作文部分实行的是人工评分的方式只要是考生回答有理都能获分。阅卷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重新装订密封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查看,3年后进行销毁处理。
高考试卷的所有客观题批改都是由电脑完成,所有的主观题都实行双评制度,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差距超出了阈值,那就会自动启动三评程序,如果三评老师给出的分值也超出了阈值,则将启动仲裁程序。
激励网(https://www.jlzxs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多少人的相关内容。
2023年江西省高考统考理科人数约为25.85万人,江西省高考统考文科人数约为20.71万人。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是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考于每年的6月7、8日举行,部分地区因其科目安排而考试延长至6月9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23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激励网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以上就是激励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激励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激励网:www.jlzxsg.com2024-01-23 16:40:26
2024-01-20 06:20:53
2024-03-24 22:54:34
2023-12-26 11:03:14
2023-12-19 21:56:22
2023-12-09 00: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