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19:10:36 | 激励网
1920年2月,陈嘉庚在集美学校创办水产科,学制四年,渔航兼学。1921年2月,“福建私立集美学校”设立总校名,内分多个部。1921年9月,水产科与商科合并为实业部。1924年1月,水产科改名为水产部,学制五年。1925年1月,水产部改名为高级水产航海部,招收初中一年肄业学生。1926年5月,陈嘉庚购入拖网渔轮,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渔轮。1927年3月,高级水产航海部独立为校,定名为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1932年9月,学校增设新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1935年春,校名改为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37年12月,学校因日寇入侵迁往安溪县官桥乡。1938年1月,集美各学校合并办学,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改为水产航海科。1939年2月,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三科脱离联合中学,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移往大田县城关。1939年10月,因日寇飞机轰炸,职业学校疏散到大田城外玉田村上课。1941年8月,学校独立为校,恢复原名私立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42年8月,“集美高水”迁到安溪县城南街王田祖神祠。1944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将省立水产职业学校委托“集美高水”代管。1945年8月,学校迁回集美原址,校舍被日寇飞机轰炸破坏严重,学校逐步修复校舍。1947年9月,学校分设渔捞科、航海科两个专业,但渔捞科只招收一届就停办了,学校主要办航海科。1949年9月23日,集美解放。11月28日,国民党军队飞机轰炸集美,校舍遭到严重破坏。学校迁到后溪下店圩借民房续办。1950年6月,学校迁回集美原址。1951年1月,成立“福建私立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开设驾驶专业,学制为三年。1951年8月,学校独立办校。设在惠安崇武的福建省立水产职业学校并入“集美高水”。1952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集美水专”与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合并成立“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设在福州马尾的福建省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航海科并入“集美高水”。新办养殖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并增办了“航海科工人子弟速成班”,学制为四年。航海专业新生停招。1952年12月,校名改为“福建省同安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1953年11月,“福建航专”并入大连海运学院。1954年9月,增设轮机专业,培养目标是渔业轮机技术员,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1955年2月22日,农业部、高教部、交通部联合下文,决定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仍保持私立,渔捞、养殖、轮机三个专业由农业部负责指导,并分配毕业生;航海专业由交通部负责指导,并分配毕业生。1955年6月30日,校名改为“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1955年秋季,恢复航海专业招生,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四年。1956年,学校经费开始全部由国家负责。1957年1月,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归划水产部、交通部领导。1957年秋季,全校四个专业共有27个班级,在校生数达1196人,为建校以来学生数最多的一年。1958年3月,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分为两个学校,分别定名为“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水产学校”和“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航海学校”。1958年6月,交通部将集美航海学校下放给福建省交通厅领导。1958年秋季,增设“轮机管理”(属海船方面的)、“汽车技术使用与修理”、“公路与桥梁”三个新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四年。1960年春季,经省委批准,省交通厅决定在集美航海学校的基础上,筹建“福建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8月,集美航海学校的汽车、公路两个陆上专业划给“福建交专”。1960年秋季,集美航海学校增办“船舶修造”、“海上水工建筑”两个新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四年。1961年1月,“海上水工建筑”专业改为“船机修造”专业。1961年10月27日,校名改为“福建集美航海学校”。1962年2月,“福建交专”停办,集美航海学校并入“福建交专”,共6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在校学生为851人。1962年秋季,取消“船体修造”和“船机修造”两个专业,并入轮机专业。公路专业停止招生(至1965年7月最后一届学生毕业,该专业停办)。1963年8月,集美航海学校重归交通部领导。1964年1月,校名改为“集美航海学校”。1964年秋季,汽车专业停止招生(至1967年7月最后一届学生毕业,该专业停办)。1965年6月,交通部将集美航海学校下放给广州海运局领导。1965年秋季,广州海校两个班在集美航海学校附读。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9月,军宣队进驻学校。1968年10月,工宣队进驻学校。1968年11月,成立集美航海学校“革命委员会”。1970年5月20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下文决定,撤销集美航海学校,并入厦门大学。1970年8月,原集美航海学校教职工除34名留在厦门大学海洋系及各单位外,其余一百多人都下放到市区和外地一些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1972年初,厦门大学海洋系航海专业迁到原集美航海学校校址,开始举办短训班。1973年2月,在航海专业的基础上,筹办厦门大学航海系。1973年7月17日,国务院科教组下文将厦门大学航海系改为“集美航海学校”。1973年9月,集美航海学校复办,归交通部远洋运输总公司领导。1973年秋季,进行复办后第一次招生,招收工农兵学员,开设驾驶、轮机两个专业,学制均为二年。1974年秋季,增办英语师资班,学制为二年。1975年秋季,增办“船舶电工”新专业,学制为二年。1976年10月,全校师生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集美航海学校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1979年1月,开办大专班,招收高中毕业生,开设驾驶、轮机、船电三个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79年7月,开始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1979年10月,交通部决定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由交通部直接领导。1980年7月,最后一批中专生毕业,中专部分结束。1983年8月,专业科改为系,航海系设驾驶专业,轮机系设轮机、船电两个专业。1984年秋季,开始试办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专科班。1986年8月,成立船舶电气工程系,原船电专业划归该系。1986年9月,成立集美航专夜大学,设船舶电气管理专业,学制为三年半。1987年6月,成立“集美航海专科学校校友联谊会”,组成第一届理事会。1987年秋季,在电气系增设“海洋船舶通讯与导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1989年5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集美航专改为集美航海学院。1989年8月,新建的学院分部开始使用,电气系迁进分部。1989年9月11日,举行“庆祝集美航海学院建立大会”,宣布交通部任命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学院正式挂牌。1990年3月,交通部任命集美航海学院院长。1991年8月,轮机系搬迁到分部。1994年4月21日,为适应航运事业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交通部教育司批准,学院正式成立“国际航运管理系”。1994年6月2日,经交通部教育司同意,撤销“通导系”和“船电系”,保留“航海系”和“轮机系”,新组建“电气工程系”。1994年6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授予我院“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和“轮机管理”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10月21日,经国家教委批准,以集美学村五所院校组建的“集美大学”正式成立,我院仍保留“集美航海学院”校名和法人资格。1998年2月16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我院原“工业电气自动化”、“无线电技术”两个专业升为本科,专业名称改为“工业自动化”和“通信工程”,从1998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7月1日,学院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对“学院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进行的全面审核,取得了合格证书。1998年7月6日,交通部和福建省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集美航海学院划转福建省管理协议书”,从本协议书签字生效之日起,集美航海学院建制撤销,并入集美大学,成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1998年12月19日,省委宣传部任命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学院实质性并入集美大学。2007年10月15日,为了使集美大学水运交通学科专业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专业,将集美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素质船员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基地,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共建集美大学水运交通学科及相关实验室的建设,保持该学科的优势。支持学校创建福建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源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20年创办的集美航海教育,近90年来,学院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办学成绩显著,在国内以及东南亚地区颇具影响,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 学院设有航海教研室、船艺教研室、船舶管理教研室、航运管理教研室和物流管理教研室等 5 个教研室,航海技术实验室、通导实验室和水上训练中心等 3 个实验室。设有航海技术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海商海事研究所和船舶助航技术研究所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服务海西重点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激励网(https://www.jlzxs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武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大专吗的相关内容。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属性明确,它属于大专层次的教育机构。这一点,全国高等学校的详细信息中已经明确指出,与中专教育体系有着显著区别。学院座落于美丽的湖北武汉,其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便利的学习条件。2024-06-07 16:56:58
2025-03-08 16:29:02
2025-02-26 17:43:05
2025-02-02 05:00:50
2024-12-28 17:02:31
2024-11-05 21:42:41